軋制油的作用
熱軋與冷軋:
高于金屬再結晶溫度的軋制稱為熱軋;低于金屬再結晶溫度的軋制稱為冷軋。
本文主要就冷軋軋制油進行討論。
金屬在軋制過程中摩擦系數大、壓下力大,同時產生大量的變形熱和摩擦熱,如果沒有必要的潤滑和冷卻會縮短軋輥壽命、造成軋件表面損傷,使板形不合格甚至造成軋輥裂紋。所以,在軋件減厚時,軋輥與軋件之間要使用適當的潤滑劑,以達到潤滑和冷卻的目的。
①減小變形區接觸弧面上的摩擦系數和摩擦力,保證軋制過程的穩定,提高帶鋼質量;
②對軋件與軋輥起潤滑和冷卻作用,帶走軋制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減少軋輥的磨損,保證軋輥的正常工作狀態;
③提高生產效率,節省能耗與輥耗;
④在軋件表面上形成油膜,具有一定的防銹作用。
據相關資料:以鋼鐵生產為例,采用了軋制工藝潤滑后,噸鋼能耗可降低5%~10%,金屬損耗可減少5%~10%,表面缺陷率可降低30%~50%,成材率可提高5%~10%,同時還能降低酸液消耗與冷卻水的消耗。
軋制油的分類
按照加工工藝來分:熱軋軋制油、冷軋軋制油按照軋件來分:黑色金屬軋制油、有色金屬軋制油
軋制油的發展變遷
冷軋軋制油的發展是隨著冷軋加工工藝各項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鋼板冷軋油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得到了應用。早期使用的冷軋潤滑劑是水,由于水的潤滑能力有限,且存在著嚴重銹蝕的問題。二戰前,冷軋廠家把棕櫚油作為軋制潤滑劑,但棕櫚油來源匱乏,于是使用動植物油脂和研發生產的合成脂來取代部分的棕櫚油。油脂類及合成脂具有優異的潤滑性能。但隨著軋機的設計速度越來越高,在冷卻方面存在著缺陷,因此促進了乳化
可控顆粒度;統一的顆粒度分布;確定的顆粒度分布;
軋制油乳化液在使用過程中隨著溫度、高壓噴嘴剪切、連續循環等因素的變化,影響乳化液中油粒粒徑的分布,從而影響到乳化液的離水展著性(Plate-Out)和對鐵粉的分散性能,嚴重影響軋制油的潤滑性和清凈性。新乳化體系的功能就是保證軋制油在應用過程中油粒的粒徑分布始終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從而保證潤滑性和清凈性。
冷軋潤滑油的變遷
從冷卻的角度來看:希望軋制油的離水展著性要小,能均勻分布在軋輥和軋件的表面,起到降低表面熱傳導系數的作用,得到滿意的冷卻效果,并有利于保持軋件表面的清潔。
從潤滑的角度來看:希望軋制油的離水展著性要強,能分離出較多的油,擴展附著在軋件表面形成較厚的油膜以滿足潤滑的要求。
為了兼顧冷卻和潤滑的要求,應控制軋制油有適度的離水展著性能。
為了適應軋機的高速生產、提高冷軋板表面質量,對軋制油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優良的軋制潤滑性、退火清凈性、乳化穩定性。